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网站导航

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主页 > 视察调研 > 正文内容

关于加快我县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

2018-04-16 11:02:52   来源:连山政协办公室
    近几年来,随着乡村旅游文化的兴起,我县城郊、各镇村陆续兴办起“农家乐”,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。今年10月中旬,县政协农村基层工作组先后到禾洞镇政岐村、大坪村以及皇后山茶庄园开展“农家乐乡村旅游”专题调研;11月中旬,又组织委员前往贵州丹寨、雷山等地考察,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。现将调研考察情况形成如下报告:
    一、我县农家乐的发展情况
    随着都市人对生态游、乡村游、民族游的追捧,我县良好的生态环境、优美的田园风光、独特的民族风情,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。乡村旅游正在我县兴起,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办起“农家乐”,农家乐的发展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。据统计,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约100多家,主要集中在太保镇(有50多家),其次是永和镇(有10多家),在其他镇也有零星分布。农家乐乡村旅游以“吃农家饭、住农家屋、览田园景、品民俗情、干农家活、享农家乐”为主要内容,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游玩。近些年来,我县的农家乐每年接待乡村游的游客10-15万人次。
    县委、县政府也十分关注农家乐产业的健康发展。2015年5月,我县出台了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家乐乡村旅游管理办法(暂行)》等政策,对农家乐的开办、管理及星级评定作了明确规定。在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太保镇黑山村、欧家村,先后自行成立了农家乐管理理事会,对农家乐经营户在卫生、收费、服务等方面进行监管,对逐步有效规范管理农家乐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。
    二、我县“农家乐乡村旅游”发展的存在问题
    (一)通达景点的道路进入性差。我县是山区县,通达各自然村的道路大多是弯多路窄,缺少会车点,通达性差,一旦到了旅游旺季,通车、停车成为该景点的一大难题,不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,也制约了景点的健康发展。
    (二)景点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。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,我县许多乡村游的景点并未得到实质性的开发,景点内游览步道、观光平台、拍摄点等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划和建设,也缺少公厕、停车场等配套旅游设施。
    (三)农家乐管理规范仍然不足。目前,县内的农家乐都是村民自发性建设和经营的,接待条件和配套设施简陋,服务意识不高,收费价格不一,管理混乱,规范化程度不够。相关部门对农家乐的监管也难以执行到位,监管力度不足。
    三、关于“农家乐乡村旅游”发展的建议
我们应该结合县情实际,以创建“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”为契机,从“县镇、村级、农户”三个层面,共同推动“农家乐乡村旅游”的蓬勃发展。

县镇层面——
    (一)树立打造“大景区”观念
县、镇两级政府要站在战略高度上做好辖区内的景区规划工作,把握好全局性和前瞻性,不要局限于各景点的单独打造,要从“全域旅游”的思路推动“大景区”建设。
如贵州西江千户苗寨,其原来也是雷山县西江镇下辖的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,和连山大多数村庄一样,3.5米的村道,弯多崎岖的山区公路,交通条件也并不理想。然而,该景区将售票处、停车场设置在了离苗寨数公里之外,所有游客购票后必须乘坐景区内部车辆进入苗寨,妥善地解决了景区交通问题。
在连山,大多数的乡村旅游景点,如欧家梯田、蒙洞葵园、茶联云上瑶家等,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,也是村道通达条件较差。其实可以效仿雷山西江镇的发展经验,以“大景区”的规划思路,解决目前的景区交通问题。
    (二)加大宣传营销力度
    一是要做好对县、镇各主要景区的交通指引工作。在二广高速、G323国道、S263省道等县内重要道路两旁设置旅游指示标识和交通引导标识等,指引广大外地游客顺利到达景区。
    二是要建设县、镇旅游数据信息平台。按照旅游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”六要素,把辖区内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、整理,建设共享平台,并通过旅游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与推广,吸引更多的自由行游客前来游玩。
    三是要打好“民族民俗节日”这张营销牌。目前,我县“七月香”壮家戏水节在省内外已具知名度,而“牛王诞”、“盘王节”、“开耕节”、“稻香节”等也形成了一定的效应。其实在连山的民俗中,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个节日,县、镇可以围绕这些原有的民俗节日,做好规划,集中打造,做出亮点,形成效应,充分展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民俗风情,从而带动全县旅游产业的大发展。
四是扩展营销渠道,加大对外推介力度。要充分利用“广清帮扶”的契机,把连山“中国氧吧之城、岭南避暑胜地、壮瑶风情之都”的旅游形象向泛珠三角一带推介,不断扩大连山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村级层面——
    (一)要找准产业定位

农家乐乡村旅游属于第三产业,但是如果没有第一、二产业的支撑,第三产业将会是无根之木、无源之水。据统计,我县已建成“美丽乡村”80多个,然而,拥有自身特色产业的村庄却是凤毛麟角,许多“美丽乡村”建成通过验收之后,由于没有产业的支撑,集体经济没有增长,后续管理的投入无法跟上,在发展的道路上大多是停滞不前,有的甚至出现“反弹”现象。因此,乡村的自身建设、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,如何找准和发展本村的特色产业、优势产业,是村集体需要认真考量的一个重要问题。
    (二)要打造特色文化
乡村旅游的品质,需要文化元素的提升。乡村旅游的发展,农家乐的发展,应该以“农”为根、以“乐”为魂、以“文”为道,要在“寓吃于文、寓玩于文、寓教于文、寓乐于文”等方面下功夫,要通过弘扬当地的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。我县的许多村庄也有着自身的特色文化优势,要善于发掘,倾力打造。如吉田茶联村的“过山瑶文化”、禾洞政岐村的“客家文化”等,都是可以花力气、下功夫打造的一张“特色名片”。作为村一级,要对自身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,找到特色,打造特色,发展特色,有特色就有亮点,有亮点才会吸引广大游客的目光。

农户层面——
    (一)要懂得转变观念。
要让村民认识到“农家乐”是一种市场经营行为,作为一个商家,要在消防安全、食品安全、环境卫生等方面,履行自身的义务和责任。
    (二)要提升素养水平。在“农家乐乡村旅游”中,大多数游客通过与从业人员直接交流,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、典故传说、农业生产知识等。从业人员对旅游知识的缺乏和不足,势必会影响游客对“农家乐”的整体感受。因此,要加强农家乐从业人员关于服务礼仪、旅游知识方面的培训,帮助他们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,帮助他们找到乡村旅游的“乡村性”与“商业性”的平衡点,从而促进“农家乐”保持特色,健康发展。
(县政协农村基层工作组)

版权所有:www.bte365 备案号:粤ICP备07009172号 粤公网安备 44182502000013号
联系电话:0763-8733772 联系邮箱:ls3772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