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网站导航

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主页 > 第九届第六次会议 > 正文内容

关于我县农村土地管理的现状和对策

2016-06-11 16:40:05   来源:连山政协办公室

自2012年开始,我县围绕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这一核心,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标,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,而土地资源整合更是“三个资源整合”工作的重中之重。为此,县政协农村基层工作组先后到小三江镇、上帅镇等地开展专题调研,了解我县农村土地管理的现状,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相关对策,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:

一、土地现状及土地管理发展情况

(一)土地现状

据统计,我县土地总面积为182.78万亩,其中农用地面积为175.61万亩,包括了耕地13.08万亩,占7.16%,林地156.35万亩,占85.54%,园地、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6.18万亩,占7.3%。全县每年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约24.6万亩,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3.05万亩,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万亩,水果种植面积1.9万亩。

(二)土地管理发展情况

在1979年,全县农村有生产大队72个,生产队571个,生产队是农村最基层的经济组织和核算单位,社员收入主要靠生产队分配,劳动报酬实行评工计分、按劳取酬。1983年,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社员承包集体土地进行经营,交清国家的公购粮和集体提留粮后,其余收益由家庭支配。此后,全县土地承包分配格局基本维持不变,延续至今。

二、存在问题

(一)土地丢荒弃耕情况严重

一是耕地全年的利用率低。县内的粮食种植普遍只种一造,下造的土地闲置,农业用地全年的利用率低;全县只有分布极少的土地流向专业合作社,上造种田,下造种蔬菜,再由合作社返聘农民耕作。二是山冲田丢荒现象普遍。由于交通不便、土质差、产量低等原因,县内的山冲田丢荒、弃耕的现象非常普遍,山冲旱地等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。三是劳动力外流情况严重。大量的农村精壮劳动力外流,许多村庄只剩留守儿童和老人,加之农业产品附加值低,农民缺乏耕种积极性,许多土地被抛荒闲置。

(二)城镇化进程的失地问题

随着我县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,城镇区域范围大大增加,加之二广高速、国道323线改建工程建设的推进,农村被征用土地越来越多,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大量增加,失地农民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。失地农民失去了最稳定、最基本的生活来源,虽然得到征地补偿款,但是缺乏理财意识和职业技能,使得他们存在再就业困难、坐吃山空等问题,而社会保障机制仍未完善,更是令他们缺乏安全感。

(三)非法改变土地农业用途

部分农民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,在利益的驱动下,擅自改变原有农用地的面貌和用途,存在私自出卖耕地,在耕地上违规建房等行为,这些行为造成大量的农用地被损毁,严重的甚至造成农用地无法恢复原状,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。

(四)农民思想意识有待提高

一是农民的“小农意识”浓厚。许多农民群众还只是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,小富则安的思想认识上,他们思想狭隘,观念保守,自由散漫,盲目跟风,使得我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。二是土地私有化思想比较严重。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,对中国农民的思想长期起着禁锢作用,而土地承包制政策实施30余年来,各家各户的承包土地几乎没有进行过再调整,在农民的心中,自家承包的土地似乎潜移默化地成为了私有财产,加之近年来政府征地发放的补偿款都是直接补偿到被征户个人,更是加剧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化意识。

三、意见建议

以“三个有利于”(即:有利于提高耕作条件、有利于提高耕作效益,有利于提高集体收入改善生活水平)为目标,进一步加强我县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工作。

(一)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

充分利用广播、电视、网络和宣传标语等宣传工具,大力宣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》等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,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对土地所有权、土地承包制、土地用途管制等法律法规的认识与理解,进一步增强依法用地意识,形成珍惜、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
(二)深化改革实现“耕者有其田”

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,全力推动土地资源整合,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,完善“一村一策”方案,通过实现土地资源的整合及重新分配,切实做到“人减地减,人增地增”,在发挥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同时,兼顾到各家各户的和谐发展,在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大氛围下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发展。

(三)建立完善土地经营流转体系

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,培育农村土地经营

版权所有:www.bte365 备案号:粤ICP备07009172号
联系电话:0763-8733772 联系邮箱:ls3772@163.com